欺人莫欺心,傷人勿傷情
人與人,無信不交往,守信方長久;心與心,互敬才生情,互愛才有真。欺人莫欺心,傷人勿傷情。信任一個人...
說禪2017-07-05
人與人,無信不交往,守信方長久;心與心,互敬才生情,互愛才有真。欺人莫欺心,傷人勿傷情。信任一個人...
說禪2017-07-05
道家和儒家是中國本土先民創造的思想經典,它們一代一代影響著人們的思想、社會、哲學。無論怎樣申辯說:...
禪學2017-07-05
誠信之人能在社會上立足,不誠信之人將會被世人唾棄,脫離社會,成為一座孤島,成不了大事。因此,誠信是...
禪學2017-07-05
美德、智慧、修養,是我們處世的資本。為對手叫好,是一種謀略,能做到放低姿態為對手叫好的人,那他在做...
說禪2017-07-04
做人一輩子,人品做底子。品行是一個人的內涵,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。做人德為先,待人誠為先,做事勤為先...
禪悟2017-07-04
印度偉大學者圣天論師,將人類的痛苦歸攝為兩種:身苦與意苦。如頌云:“勝者為意苦,劣者從身生,即由此...
禪意2017-07-03
禪宗四祖道信問三祖僧璨禪師:「如何解脫自在?」僧璨反問:「誰縛汝?」此話可謂道破千古疑團。普天之下...
禪悟2017-07-03
在人與人的廣泛社會關系中,有許多關系是“非對等關系”,即我方面付出與他方面無條件接受的關系,如慈悲...
禪韻2017-07-02
如果說穿得好一點、吃得好一點、住得好一點、出門坐的車子高級一點,就表明生活質量好的話,那為什么我們...
禪悟2017-07-01
你要是遇到別人傷害你,你會很歡喜,為什么?重罪輕報。現在你罵我,你毀謗我,造謠生事,我這個罪業現在...
禪學2017-07-01
慈心和悲心,都是無量的。對境無量,心態無量,所獲得的善根和功德無量,這叫無量心。真心地發愿拔除一切...
說禪2017-06-30
事出必有因,我們精進修行,就是在創造解脫的因。例如,一對經歷過愛情與爭吵的夫妻,當其中一人死亡時,...
禪意2017-06-30
無論是念誦佛號還是持誦咒語,我們行持善法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調伏自己的內心。如果修法僅僅是口里念誦,...
禪學2017-06-30
為人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子女成才,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家庭親子教育。那么,我們怎么來做親子教育呢...
禪悟2017-06-29
“我經過將近七十年學佛修行的體會,覺得我們人生除了生活以外,好像沒有第二件事。”——凈慧法師...
禪意2017-06-28
一個人把自己交給痛苦比交給快樂更容易一些。譬如,聽別人講話,聽到最后,耳朵里只會記住兩類話:最愿意...
禪韻2017-06-28
許多人努力了大半輩子,回首看,難免有這輩子似乎白活了的感嘆。可是人生不能重來,難道就只能如過河卒子...
禪悟2017-06-27
對許多人來說,這個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“自己”,似乎從來沒有機會安靜下來好好了解一下自己:此時此刻...
禪悟2017-06-27